首页 /智能供热设备
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组成方式节能技术方案
2019年4月15日 09:44
大型集中供热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两种方式;

(1)热电联产供热方式
(2)区域锅炉房供热方式

在大中型城市,主要采用热电联产或区域锅炉房联合使用的供热方式。而在中小型城市则基本采用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方式。由于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方式与热电联产供热方式相比,具有供热方法灵活、简便,项目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行管理相对容易等显著特点。加上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因而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但伴随而来的又是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方式能源利用率低、供热质量不稳定、供热运行效率低和成本偏高等等现实问题。

怎样采用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方式在满足实际供热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规范和强化运行管理,加强监控和调度协调,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热运行效率,逐步实现集中供热节能降耗的目的。

现愿就这一课题、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浅谈一些笔者的心得和体会。

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现状的供热系统设计

       供热系统的节能降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同样的,供热项目的设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热源、热网(包括一次、二次管网)、换热站等设计的相互匹配,更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侯条件,不同建筑类型的采暖热负荷以及各种形式的室内采暖系统并结合城市建设的近、远期发展规划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定。尽量做到新、老建筑,新、旧系统的衔接要严密合扣。同时,还应具备供热企业可操作和可调试的功能,这样才能为今后供热运行的节能降耗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真正的合理设计远远不是将热源、热网(包括一次、二次热网)、换热站以及用户室内系统等设备和管道串联组装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使每个环节在实际的供热运行中均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益。为供热企业的节能增效和安全运行搭建一个更科学、更有效、更可行的发展平台。故此,首先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供热系统设计。

根据供热系统现状制定节能技术方案:


节能技术方案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供热质量的好坏、系统能否安全可靠运行,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等问题。因此,必须在调查清楚供热系统的基本情况后核算分析设定,比如:


(1)建筑规模及特点:供热总面积、原有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比例、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当地气候条件和供暖热指标等。

(2)热源实际现状:现有锅炉容量、型号、台数,鼓、引风机的配置和功率,上煤及除渣方式,锅炉运行效率和实际出力,热源循环泵配置台数、型号和功率、运行效果,锅炉电气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使用情况等。

(3)室外供热管网现状(包括一次、二次管道):热网的平面布置,各管段的供、回水管管径,实际供热半径,管道的敷设方式和保温情况,分支井及用户入口管径等。

(4)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当地的供热运行天数,每天的正常运行时间,最冷时的实际供、回水温差和最高供水温度为多少度?每天或每小时的补水量多少。常规运行期间锅炉、循环泵的进出口压力为多少,供热效果如何,是否存在气塞和倒空现象,水力失调和热力失调情况如何等等。

(5)上年度的实际供热能耗情况:企业燃用的煤种成分报告,低位发热量、灰分、水分,上采暖期单位面积的实际耗煤量、耗电量、耗水量,以及当地的煤价、电价、水价为多少等等。

(6)企业管理和技术力量的配备情况:企业现有的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怎样,司炉工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如何等。

根据上面的调查情况,摸清供热系统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实际运行的系统状况,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和建议。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等,必须进行改造和更换。同时,经过理论计算和技术分析以及相应的经济比较和论证后,制定出详细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供热企业实际现状的“量化管理”供热节能技术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实现供热运行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和供热效率,减少供热能耗和污染排放,达到节能降耗(排)的目的。

加强运行监控和计量检测、提高供热能效

任何供热系统,无论设计的多么先进合理、计算的多么精确仔细,在现实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不可能按照理论的设计参数进行,普遍存在偏差。往往是设计的理论工况在实际运行中根本无法做到,或是按设计的理论工况运行则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

因此,必须强化供热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测计量工作。通过各种仪器、仪表采集的相关参数和记录数据,分析和判断偏差出现的根源和纠正措施,及时修正量化管理运行参数调节曲线图(表)、调整锅炉燃烧状态和系统运行工况,以便尽量使锅炉在额定流量以下、在接近满负荷的状态下运行,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系统综合供热能效。

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和供热效率,统计运行的实际能耗(耗煤量、耗电量、耗水量),核定实际采暖热指标,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和效益核算。
全部回复(0)
首页 | 电脑版 |